小麥生長過程中怎樣施肥才能長得好?
發布時間:2022-03-11
點擊次數:649
小麥不同生育階段對各種必需養分的需求規律被稱為小麥需肥特點。小麥生長發育除了需要光、溫、水、氣等條件外,還需要吸收多種營養元素。只有了解小麥在不同生育階段對養分的需求規律,才能科學高效地進行施肥,從而實現高產、優質、高效的目的。
小麥生長發育所需16種必需營養元素,其中吸收量最多、對小麥產量影響最大的3種元素是氮、磷和鉀。小麥每生產100千克籽粒和相應的秸稈約需氮3千克,需磷1.0~1.5千克,需鉀2~4千克,平均比例約為3:1:3。隨著小麥品種及產量水平的差異,不同生育時期吸收的氮、磷、鉀的量也有一定的差別,但各期對養分的吸收動態趨勢幾乎一致。
高產小麥對氮的積累動態隨生育進程的推進而逐漸增加,到成熟時達最大。小麥一生中對氮的吸收有兩個高峰期,第一個高峰期出現在分蘗期到越冬始期,吸氮約占吸收總量的25%,表明冬前要實現早發壯苗,在分蘗始期士壤供氮強度要較大,因此小麥必須施足底肥。拔節孕穗期出現第二個吸氮高峰,吸氮占一生總量的30%~40%,這一時期是小麥一生中吸氮量最多且吸氮強度最高的時期,這也是重施拔節孕穗肥的重要依據。
小麥在苗期吸磷量較少,出苗至返青占總吸收量的20%左右,磷的吸收高峰期出現在拔節期至孕穗期和開花期至成熟期,分別約占總吸收量的30%和22%。盡管苗期磷的吸收量不高,但相對積累速率最高,為了促早發,在基肥中要增施磷肥,以提高土壤有效磷的濃度。小麥籽粒中的磷主要來自于抽穗前積累在莖葉中的磷,抽穗后所吸收的磷主要積累在根部,可見增強小麥前期吸磷的強度是取得小麥高產的營養條件之一。
高產小麥在苗期吸收的鉀量不多,鉀的吸收高峰出現在返青期至拔節期,占總吸收量的33%左右,拔節期至孕穗期占40%,孕穗后明顯下降,到開花期吸收量達最大值。植株對鉀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長前中期。因此基肥中需要施足量的鉀肥,以保證前期對鉀素的需求。
根據上述小麥需肥特點,生產上常采用兩促施肥法,即前期施好基苗肥,后期施好拔節孕穗肥,同時注重三元肥料配合施用。高產條件下,氮肥作基肥常占50%~60%,拔節孕穗肥占40%~50%,磷肥作基肥占70%,以滿足吸磷臨界期和第一吸肥高峰需要,拔節期占30%,而鉀肥作基肥占50%,拔節孕穗肥占50%。